當前位置:媒體>木業(yè)百科> 木業(yè)問答>正文

如何解決板材生蟲情況?

時間:2016/10/17來源:中國木業(yè)網(wǎng)作者:標簽:

  最近,聽到不少廠家和消費者的抱怨,部分板材出現(xiàn)了蟲蛀的現(xiàn)象,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關于板材生蟲的問題,生態(tài)板鮮有發(fā)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板材生蟲的兩大原因

  **,裝修板材不合格。第二,使用板材不當,讓蟲子有縫可鉆。

  板材生蟲——蠹蟲

  危害室內裝飾裝修的蟲害,除白蟻外,最常見的還有鞘翅目的竊蠹及粉蠹,粉蠹蟲又稱粉蛀蟲,寄生于原木角材上,屬于夾帶性木材害蟲,它的破壞會留下圓形小洞并留下極細粉末,對于木材的危害與白蟻相差無幾。目前裝潢用的角料及夾板或多或少都有蛀蟲的幼蟲和蟲卵躲在里面,因此在裝潢前所有木料(木地板除外)最好噴專門防治白蟻和蛀蟲的藥劑,才可有效的預防蛀蟲及白蟻的危害。

  引蟲入室

  抗旱力強:木材的含水量對害蟲有一定的影響,大多數(shù)蛀蟲抗旱力很強,大多依靠空氣中的水分和木材中的含水,即可渡過一生。木材含水量在12-15%時,粉蠹蟲才開始蛀蝕,牠很少待在含水量超過30%以上的木材。最適合牠的木材含水量約在8%左右。竊蠹科則相反,它們喜歡相當潮濕到開始腐爛的木材,對干燥木材,牠們興趣缺缺,即使已開始蛀蝕,木材里的幼蟲發(fā)育也很緩慢。長蠹蟲亦生活在較干的木材中,濕度太高將影響牠們的生存。

  喜食干燥木材:木材是由無數(shù)小的細胞所組成,細胞壁由多糖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以及具有芳香的木質素組成,大多數(shù)木材中纖維素占40-62%,木質素18-38%,半纖維素占8-37%,淀粉占60%,糖6%,蛋白質1-2%。不同害蟲對營養(yǎng)要求也不同,竊蠹科能利用自已體內的消化作用直接消化纖維素;粉蠹因無法消化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所以主要吸取木材里的淀粉及少量的糖分;竹蠹同樣以淀粉和糖分作為營養(yǎng)源。木材不同部位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也不同︰邊材細胞含有較豐富的營養(yǎng),吸引害蟲蛀食,故心材較邊材耐蟲蛀。3.耐飢力強:木蠹蟲的耐飢力較其它昆蟲強,即使完全沒有食物,許多種類仍能以不同型態(tài)進行休眠或半休眠,如︰竹蠹,粉蠹等。一旦食物恢復供應,且其它條件適宜時,牠們會迅速恢復正常,繼續(xù)啃食。喜安靜、陰暗的環(huán)境:蠹蟲喜歡陰暗、安靜,特別害怕振動,只要感受到振動便馬上逃離,部分品種還有裝死的習性以逃避突發(fā)狀況。

  危害成因

  粉蠹的危害成因,主要是裝飾裝修用的建筑材料所攜帶的,特別是鋪設木地板的擱柵、家俱及護墻板的襯檔,是傳播粉蠹成蟲或蟲卵的主要途徑。

  同時,我們也曾發(fā)現(xiàn)成品的木地板上,也有攜帶蠹蟲成蟲的現(xiàn)象。這些粉蠹隨建材進人家居后,依賴建筑材料中的纖維素、淀粉及糖份生長,在合適的環(huán)境和溫度下進行孵化,危害,并逐步擴散。

  防治方法

  對已購建筑材料進行預防處理,是控制蠹蟲危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們在開展的家居裝飾裝修白蟻預防時,也應將蠹蟲的預防考慮在內,積極的預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裝修建材的預防方法有:

 ?。?)高溫法:住戶在處理建筑材料脫脂時,一般都采用蒸氣高溫脫脂法,這樣,既能使建筑材料脫脂,又能有效地殺滅蠹蟲的成蟲和蟲卵,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化學預防法:對鋪設地板用的擱柵,在鋪設地板之前,用氰戌菊酯乳劑進行噴霧或涂刷,對用于家居和護墻板襯檔的建材,統(tǒng)一集中堆放,用氰戌菊酯乳劑噴霧。通過上述方法的預防,基本能控制蠹蟲的蔓延。

  滅治方法

  除了預防之外,居民倘若在家中發(fā)現(xiàn)有蠹蟲蛀食,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滅治方法,主要有:

  濃度0.5%氰戌菊酯乳劑,用注射針筒直接注射危害部位(此方法適用于竊蠹治理),對蠹蟲能起到良好的觸殺和胃毒作用。如果危害部位洞口密度較高,可直接使用涂刷法,但必須做好居民家居的藥物安全使用教育。

  濃度50%敵敵畏乳油,浸泡在棉花球中,用鑷子鉗把棉花球放入蠹蟲危害洞口的上方,然后用塑料薄膜或家用保鮮膜覆蓋,四周再用膠帶密封,利用敵敵畏的熏蒸、觸殺、胃毒作用,進行滅治。敵敵畏熏蒸完畢后,必須及時打開門窗進行透氣、透風。

  防治方式:

  1、購置木材時應進行詳細檢驗;

  2、木材使用前應給予適當之干燥處理;

  3、木料表面需處理如打光、油漆等;

  4、使用化學制劑處理木材,如木料藥劑浸泡、木料鉆孔處理等。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yè)用戶注冊發(fā)布,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lián)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wǎng)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