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要節(jié)約,更要回收利用

2005-11-01來源:華南新聞熱度:12268
   近日,一次性筷子系列國家標準出臺,標準分木筷和竹筷兩個部分,其中對于生產木筷的樹種、生產技術標準以及竹筷加工制作的衛(wèi)生標準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此標準一出,關于一次性筷子的存廢之爭再次抬上桌面。

    觀點之所以對立,緣于一次性筷子的歷史和我國森林資源現(xiàn)狀。據報道,一次性木筷由日本人發(fā)明,之后日本廠商將一次性木筷生產轉移至中國。據統(tǒng)計,日本約96%的一次性筷子來自中國。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9%,但每年消耗的250億雙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列世界第121位,但我國卻是一次性筷子的生產和消費大國。

    巨額的出口時刻拷問稀缺的森林資源。對此,在本次出臺的一次性筷子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木筷適用樹種為樺木楊木等,木筷生產必須限制用材、提高木材使用效率。此外,專家認為,以生長周期短的竹子作為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是**選擇。竹子作為制作一次性筷子使用的主要材料,與木材相比,具有生長周期短,容易種植,運輸方便的特點,使用一次性竹筷既可以大大節(jié)約有限的林業(yè)資源,又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

    木筷用得少了,竹筷用得多了,大家都來用一次性竹筷取代一次性木筷,不久的將來,遍生南國的竹林會不會也變成珍貴物種?問題的根源可能不在于用富有的資源替代稀缺的資源來生產。

    筆者認為,在保護現(xiàn)有的稀缺資源同時,更應當倡導一種綠色、環(huán)保、節(jié)約的生活方式,注重資源的永續(xù)利用和產品的可再生性,技術革新以回收資源循環(huán)利用。有報道說,作為一種森林資源,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在日本成為一種非常好的生產原料,回收3雙一次性筷子就可制造出1張明信片或者1張A4復印紙。此外還能將其他不能用于生產紙張的筷子與其他材料混合加工后,制成火力發(fā)電用的燃料。

    反觀我們,用過的木筷子隨手一丟,餐館飯店也沒有收集回收的意識。在節(jié)約型社會中,不但應當力求節(jié)約現(xiàn)有資源,更要加強對于已經使用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唯其如此,才能**限度的節(jié)約寶貴資源。值得欣慰的是,在公布上述一次性筷子標準的同時,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也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回收復用和再生利用研究,制定出一次性木筷回收相關標準。(《華南新聞》 2005年11月01日 第二版/王俊)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yè)用戶注冊發(fā)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lián)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