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家具屢遭仿制 5個國家40個廠家集體聯名求援
新聞回放
自己的家具品牌屢屢遭國內仿制,使遍各種措施仍得不到有效解決,無奈之下,5個國家的40個廠家集體聯名向有關部門求援。日前,40家國外家具企業(yè)的7名廠家代表在達芬奇洋家具超市向工商局、消協等部門遞交求援信尋求支持。
那么,目前家具高端市場狀況到底如何?達芬奇多次的打假舉措,有何收獲?是否有炒作嫌疑?家具制造是否存在假冒行為呢?記者為此采訪了有關人士。
市場現狀 假冒品充斥泛濫
在達芬奇此次新聞發(fā)布會現場,七名老總拿出一真一假兩把椅子,通過現場對比向消費者講解。西班牙MOVI品牌的老總EDUARDO BUSQUETS先生告訴記者:“真的家具重15公斤,而這把假的才有5公斤。”雖然在外觀上幾乎一模一樣,假椅子單從重量上就露出了馬腳。隨后,他又通過向消費者講解歐洲古典家具的做工、飾件、漆面等說明真假洋家具的差別。
目前北京市出售的進口家具一般是純手工制造,采用的是國外高檔木材,不僅實用還具有收藏價值。而國內仿制的假進口家具往往采用的都是普通廉價材料,仿制的藝術造型、文化韻味都脫離了真品的韻味精髓。
那么,即然是假冒品牌,又為什么會有市場呢?達芬奇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仿冒的家具店一般會選擇大型的商場,而且外觀上模仿工藝極高,連專業(yè)人士一時間也難辨真假。他們還會編造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進貨渠道不一樣,再比如達芬奇是從我們這里拿貨的等等,很容易誤導消費者。據介紹,通常仿冒的進口家具,材料也是國內生產,例如用空心金屬代替實心銅,或者羽絨填充物變成了海綿,這樣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嚴重侵害,也有損進口家具的品牌形象。
內部聲音 打假是為了賺取眼球
早在今年7月份,達芬奇就曾宣稱設立1000萬元打假基金,對那些損害其利益的仿制品生產廠家采取必要的行動。意大利家具協會會長安東尼奧介紹說,基金將全部用于中國市場內的打假活動。
但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假冒產品”依舊橫行,也并未見其有任何付諸行動的打假舉措。那么達芬奇是否在虛張聲勢,自我炒作呢?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達芬奇如此做純屬炒作。眾所周知,家具設計是沒有專利權的,只要別人沒有仿冒你的品牌就不能視為假冒產品。
參加此次打假活動的廠家代表認為無論是任何產品,只要涉及到知識產權和產品設計,就應該受到法律保護,無論出于何種商業(yè)目的,只要涉及到仿造產品外觀的設計,就應被視為假冒。而國內人士則認為,家具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沒有專利權的情況下,就不存在仿冒或者假冒的問題。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只有大家去評價。
專家意見 購買洋家具要刨根問底
中國家具協會副秘書長朱長嶺說,現在一些假洋家具不鋸開看內在材質,連專家都難分真?zhèn)?。他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家具時慎選家具經銷場所,并要求介紹歐洲古典家具的歷史背景和制作工藝等,要求經銷商出具報關單,并查看原產地證明、裝箱地點。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yè)用戶注冊發(fā)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