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砍價會”砍的是誰?
對于家具,你再怎么降價促銷,刺激消費,不買的還是不買,必買的也只買特定的量,這怎么看也不關“砍價會”什么事;賣家具的花費巨資辦“砍價會”,還花幾萬請一個“砍價師”幫助消費者大砍自己,這怎么看都不對勁。你要真有心讓利消費者,直接降價不就得了?但我們還是要給“砍價會”一個公正的合適的位置。真正讓利于消費者的砍價會值得肯定,欺詐消費者的砍價會要堅決抨擊。
團購的伴生產物——家具砍價會誕生至今,約有三四年光景了??硟r會甫一誕生,就表現(xiàn)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無數(shù)的品牌都熱烈追捧、參與。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家具產品的不可刺激性消費特征的局限;加上家具品類繁多,并不是每一樣家具都適合團購砍價的實際情況;最主要還是經濟環(huán)境低迷房地產行業(yè)蕭條,導致團購砍價的效果越來越差(這正是前兩種原因所致);而之前參加砍價會的后遺癥也越來越明顯等等原因,使很多原來的熱烈追隨者開始冷靜下來,停止了追隨砍價會的腳步;有些在砍價會中“受傷”的人還開始抵觸、反對砍價會。
那么,站在公正的角度看,該如何對待砍價會呢?
凡事皆有起心動念,是為源頭;凡事皆有邏輯演繹,是為因果。我們從源頭和因果這兩端來看看,自會有答案。
先說源頭——
如果參加砍價會的品牌,不管因為什么發(fā)心(起心動念),只是堅定地出于惠民、利民之心,不顧一切犧牲自我,堅決要讓利于老百姓。這樣的慈悲利他胸懷,我們應該高度敬仰,廣為稱頌;這樣的品牌,我們一定要讓它名揚天下,讓老百姓都來支持,只是擔心它不賺錢怎么長命。當然,我們還可以誠懇地、弱弱地建議他們,把參加砍價會的巨大花費、還有給砍價師的幾萬塊錢直接讓利于老百姓更好。
如果參加砍價會的品牌,是出于搶奪競爭對手份額的目的,想通過低價吸引消費者,通過價格戰(zhàn)來淘汰對手,這樣的目的,我們不作任何評論,因為這是“正向實力”和“反向智力”的較量,最終的勝負還不知道。我們只是提醒參與者:“殺人一千,自損八百”,參與前要考慮自己是否玩得起這個游戲(盡管這個游戲屬于低齡幼兒級別),別玩來玩去,幫助對手把自己“game over”了,no zuo no die。
如果參加砍價會的品牌,是出于欺詐的目的(幾乎是主流),那么,我們不作過多評價,只是真情告誡:千萬小心,這可是一條絕后的路,下場必定很慘。實踐已經或正在驗證這個告誡。同時,我們還要友情提示:在當今這樣一個人人冰雪聰明、信息高度對稱的時代,法制也在快速健全的時代,要欺詐,成本太高了,極不劃算,還是早早棄用為好;還有,真要欺詐,也玩一點有技術含量的手法。
再說因果——
如果你是發(fā)自肺腑真心要讓利消費者,并做到在讓利過程中保質保量,保證售后服務,讓消費者的價值感受實實在在,高度滿意,而你又有足夠的實力支撐,那我們要恭喜你,這樣的品牌絕對前途無限,像京東那樣,會有燦爛的明天。當然,一定要做好融資的后盾工作(投資天使是不感興趣的),不然,就會半途而廢。
如果是出于競爭的目的,我們建議,你先確立好自己的理念(行進的方向)后再進行,以保證自己不會偏離軌道;同時,也要有實力保證,因為你所采用的“低價”競爭策略太原始太低級,這是需要有足夠的實力作為支撐的,支撐到把競爭對手淘汰干凈為止。那時的你就會聛睨一切、任意高價了。但要注意,這種行為僅限于低檔次品牌,如果定位中高端尤其是高端品牌,那么,這樣的方式就會損害自己的品牌。
如果是為了撈錢而欺詐消費者,我想說,這是一條萬劫不復的路。不管你眼前是否達到目的,是否賺到錢,未來都絕對不會有好下場。你的價值觀會完全扭曲,你的面相會變得猙獰,你的生活環(huán)境會隨時出問題,你隨時會遇到各種莫名其妙的災難……
總之,如果參加砍價會,不管是發(fā)心,還是結果,我們都希望是**種情形出現(xiàn),提醒第二種小心行事,警告第三種千萬“莫伸手”。
以下附文(原文照登,無任何刪改),千萬引以為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行業(yè)人士自曝家具建材砍價會內幕
今天,因為裝修房子,我去買建材。遇到一個年輕的業(yè)務員向我兜售什么16家品牌建材廠家直供會的門票,另一個業(yè)務員向我兜售品牌建材砍價會的門票,都說什么機會難得啊。
呵呵,我不禁笑了。作為一個從事建材行業(yè)多年的內行人,我曾經以廠家老總的身份在廣東和浙江參加過幾十場這樣的活動,對其中的貓膩了如指掌。呵呵!
一般我們會組織10家左右的建材商,平均每家出3萬到10萬元來搞砍價會。為了讓消費者感覺到公正,我們會花錢讓當?shù)仉娨暸_、報社、或者建材商會等做承辦人,然后開始在電視、報紙、網絡、小區(qū)投放廣告,同時派業(yè)務員和臨時聘請的大學生到小區(qū)掃樓,向業(yè)主發(fā)放請柬或邀請函(象孝感這樣讓業(yè)主買票的情況,還是**次遇到,可見其騙術更高)。
為了讓砍價會現(xiàn)場的氣氛更熱烈,我們會花3萬元請一名“砍價師”。在砍價會的頭一天,我們會和冒充的廠家老總(一般是廠家的業(yè)務員)在“砍價師”入住的賓館,依次和“砍價師”溝通第二天如何進行表演,還會進行適當排練。
到了第二天砍價會現(xiàn)場,一般是先請電視臺、報社、或者建材商會的負責人上臺說幾句,然后進入砍價師和我們的表演時間。
有時候冒充的廠家老總也會上臺,讓消費者以為是廠家在讓利,砍價師也會刻意向消費者強調這一點。其實他們什么權力都沒有,一切都是提前練好的。
為了吸引消費者下單,每個商家都會請10個左右的托,在當場率先簽單,以激發(fā)和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有時候,我們還會說什么什么優(yōu)惠,僅限簽單客戶的前多少多少名,好讓消費者搶著簽單。呵呵,都是...忽悠!
為了讓消費者確實感覺到便宜,在活動開始的前一個月,我們會把價格適當提高,或者把折扣提高,然后建議消費者說馬上有砍價會、直供會,到時候由廠家直接讓利,會很便宜,建議消費者去參加等等。
在砍價會現(xiàn)場,砍價師和我們配合,把價格砍到我們商量好的價位。這時,臺下消費者就會以為確實是很便宜了。戲演得絕對和真的一樣一樣。
當然我們也會搞幾款特價,其實也就是個噱頭,平常在店里也一樣可以買到。總之,砍來砍去,都是假的,價格還是那個價格,至于本次活動的費用嗎,羊毛出在羊身上!
有時候,如果現(xiàn)場出乎意外,砍價超出了我們的把控,也很簡單,把消費者騙哄到店里,想方設法讓他改單,一般都會成功;如果他執(zhí)意不改單,我們也有辦法,就說工廠在要排隊等候安排這種型號的產品生產,要等幾個月,他也就改單了??傊覀兌?,你消費者確實還嫩了點。
現(xiàn)在想想,因果循環(huán),竟然有人要來忽悠我了!要不是我熟悉內幕,可能就很上當了。其實,消費者用腳趾頭想一想也應該知道:賣建材的花費巨資請一個“砍價師”幫助消費者大砍自己,這怎么看都不對勁。可惜的是,消費者連腳趾頭都不想動。
還有,我要說一下的就是貪得無厭的設計師,實在可惡。本來我看上了一款磚,就是想聽聽他的意見,他就說和他的設計風格不一致,怎么怎么的,最終引導我到另外一家定了。當然,產品還是不錯,但我清楚地知道,他吃了20%的回扣。本來,設計師應該給我提供這樣的專業(yè)建議的,可他卻利用我對他的信任,大發(fā)其財,我想,其他的產品我不會帶設計師去了,自己辛苦一點,貨比三家,就行了!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yè)用戶注冊發(fā)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lián)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